首页 > 时尚育儿 > 两性知识 > 子宫脱垂能治好吗?专家告诉我方法

子宫脱垂能治好吗?专家告诉我方法

来源:娘亲百科网    阅读: 2.7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子宫脱垂的疾病出现后,很多女性患者都很烦恼,对患者的危害也很严重,我们生病后,必须立即在医院进行合理的治疗,生活中的烹饪也很重要。

子宫脱垂能治好吗?专家告诉我方法

子宫下垂的危害

1、子宫下垂对妊娠的影响:子宫下垂的女性妊娠有一定的影响,子宫下垂分为3度,一般I度或II度子宫下垂的患者有妊娠的可能性,处理得当的话,治疗后也有妊娠的可能性。但而,怀孕后对分娩仍有一定影响。严重的子宫脱垂患者经常不育是因为精液难以集中在阴道的后穹顶上,子宫脱垂患者经常并发子宫颈肥大和慢性子宫颈炎。

2、子宫下垂月经过多:子宫向后倾倒,卵巢输卵管往后下垂。卵巢输卵管位置的变异可引起骨盆静脉扭曲、血流不畅、骨盆静脉淤血症、月经过多、腹胀、腰痛、性交痛等症状。

3、子宫下垂引起痛经:子宫后面的形状就像茶壶,子宫颈管就像茶壶嘴,子宫体就像茶壶体。作为壶口的宫颈,其位置高于壶体的宫腔,宫腔内的月经血很难从壶底通过宫颈管排出。要想将“壶中”的经血排出,只有加强子宫收缩,尽量压缩宫腔容积才能逼出经血。因此,子宫后位的女性常会因子宫肌的痉挛性收缩而产生痛经。

4、子宫下垂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下垂可引起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上述所述,子宫后位者经常需要加强子宫收缩,经血可以通过子宫颈管排出体外。宫缩加强,必然会增加宫腔内的压力。在高压作用下,一些月经血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到盆腔,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脱垂可以治疗

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子宫脱垂者,首先可以用药物或简单的工具治疗。中医认为子宫脱垂是中气不足、气虚下降、无力系胞。或者由于生产过多、劳动过重、八脉空虚,导致冲任不牢固、系胞无力的结果。因此,采用中医虚者补之,陷者举之的治则,用补中益气的中药治疗子宫脱垂。

处方:黄芪30g、党参、白术、当归、枳壳、升麻、柴胡、陈皮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天一剂。

2、子宫托管治疗:阴道内配合-一般疗法适用于I度、ii度轻子宫脱垂患者、阴道壁中度膨胀。常用的类型有喇叭型、环型、球型、球腹-蘑菇头子宫托。无落选择哪个子宫托盘,需要事先穿,首先从中号开始,放入阴道内。支撑子宫,腹压增加不脱落,最好没有不适感。从早上开始放入,晚上洗净后,从第二天早上开始晾干使用。

委托的禁忌证:

(1)会阴严重裂伤。有生殖道急慢性炎症者、尿瘘、粪瘘者、严重子宫脱重不能偿还者。

(2)颈部过度延长或疑似癌症高变化者,盆腔肿瘤和腹水合并增加腹压者的经期和怀孕3个月后应停止子宫撑。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常用的子宫脱垂治疗方法,其中ⅱ度以上脱垂应手术。最常用的方法是从阴道切除子宫,并修补阴道前后壁,也是治疗子宫脱垂的最佳手术,术后很少再犯病。更年期或绝经后的妇女比较合适。对于年轻、希望再生育、子宫颈长的人,不切子宫体,只切子宫颈的一部分,加强子宫周围的韧带,修补阴道前后壁。子宫脱垂不明显,膀胱和直肠膨胀的人只能做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但是,术后容易再次生病。在个别情况下,阴道闭锁术可以简单地缝合闭锁阴道,阻止子宫下垂。

子宫脱垂注意事项

1、定期全身检查: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可以积极预防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定期进行全身和妇科检查,更年期和老年妇女的各种常见疾病

2、注意营养摄取:对身体有利的营养食物不能掉下来哦。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需要组合体育锻炼。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坚持肛提肌运动,这些动作可以防止过度松弛或过早衰退。

3、避免重体力劳动:子宫下垂的女性必须避免这种情况。由于过度的负荷作用和姿势的力量,子宫脱垂的危险很大。预防子宫脱垂应注意加强劳动保护,生活中还需要适当的减轻工作,避免参加一些重体力劳动。

4、正确处理分娩过程:妇女在分娩过程中也加大了妇科疾病的危机。由于分娩损伤子宫下垂,子宫下垂的发病率增加。

5、哺乳期保健:很多产妇在哺乳期卵巢功能下降,产妇长期哺乳,卵巢功能长期下降,引起子宫萎缩,是引起女性子宫下垂的原因。

6、早期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对于子宫下垂的女性,我们必须立即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有效改善更年期和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减退或消失而产生子宫下垂现象,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子宫脱垂食疗

1、鲫鱼汤

食材:200克鲫鱼、20克黄芪、8克炒枳壳。

程序:

(1)首先打开鲫鱼,去除垃圾内脏。

(2)用水煎煮黄芪和枳壳半小时,将鲫鱼放进去煎熟即可。

2、何首乌鸡蛋粥

食材:两只鸡蛋,三十克何首乌,五十克小米,适量白糖。

步骤:

(1)首先用白纱裹起何首乌,和小米一起放进去煮,临近开锅时打鸡蛋,加白糖后调匀。

(2)将何首乌扔掉,只喝粥。一天喝两次。

备孕
怀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