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科普 > 生活疾病 > 直肠癌的症状是什么?早期直肠癌易与痔疮混淆误诊

直肠癌的症状是什么?早期直肠癌易与痔疮混淆误诊

来源:娘亲百科网    阅读: 3.2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很多人会问直肠癌和直肠病有什么区别,怎么辨别?直肠癌不早发现会怎样?你还能治好吗?直肠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如果能有效辨别直肠癌的症状,就能有效避免直肠癌疾病引起的并发症。

直肠癌的症状是什么?早期直肠癌易与痔疮混淆误诊

常见的直肠癌症状有

便血:最常见的直肠癌症状,但常被患者忽视。便血多为红色或暗红色,混有粪便粘液血便或脓血便,有时伴有血块、坏死组织。上述直肠癌的症状表现是癌肿增生后血运出现障碍,组织坏死糜烂,溃烂感染,溃疡形成的后果。

大使的习惯发生了变化:由于肿块及其分泌物,直肠癌的症状是肠道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不昼感、内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为粘液脓血状物,最初这些假性腹泻现象多发生在早上起床不久,被称为早上起床腹泻。今后次数增加,晚上睡不着觉,改变了以前的大便习惯。

肛门疼痛和肛门失禁:直肠下段癌浸润肛门管部会引起局部疼痛,如果牵累肛门管括约肌会引起肛门失禁,脓血便频繁流出,污染内衣的癌症感染和转移,直肠癌的症状会引起腹股沟淋巴结的增大。

肠道狭窄和堵塞现象:也是常见的直肠癌症状。癌肿绕肠壁周径浸润,使肠腔狭窄,尤在直肠乙结肠交界处,多为狭窄型硬癌,极易引起梗阻现象。直肠壶腹部癌多为溃疡型,直甩壶腹部宽,约1~2年引起狭窄梗阻,大便细,排便困难,便秘,引起腹部不适、膨胀和疼痛。由于粪便堆积,在梗阻上段乙结肠部位,有时在左下腹部,可以触摸索状肿块。

直肠癌容易与痔疮混淆误诊

许多早期的直肠癌是由直肠息肉转变而来,而早期的直肠息肉容易与痔疮混淆造成误诊,家庭医生在线在采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肛肠科李胜龙副主任医师时了解到,直肠息肉和痔疮最为常见的症状均是无痛性便血,而且都是鲜血,或多或少,多者可呈喷血、流血状,少者可滴数滴或仅在大便表面有少许鲜血痕迹或手纸擦过留下血迹,因此仅从症状上来判断会很容易误诊,当然,痔疮是最常见的便鲜血的原因,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污染的日渐恶化,直肠息肉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目前,全肠镜检查可以说是常规检查项目,如果可疑的非痔疮出血,应立即进行肠镜检查。

如果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直肠癌并发症的危害很大。直肠癌不及时治疗会带来什么并发症?

直肠癌有哪些并发症?

结肠梗阻是直肠癌晚期并发症之一,可能突然发生,也可能逐渐发生。肿瘤增生阻塞肠腔和肠腔收缩,肿瘤发生急性炎症、充血、浮肿、出血等。

肠穿孔 直肠癌并发穿孔有2种情况:穿孔发生在癌肿局部;近侧结肠穿孔,系癌肿梗阻的并发症。穿孔发生后,临床可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脓肿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常伴有中毒性休克,病死率极高。

直肠癌的预后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但与其病程、癌肿浸润范围、分化程度和有无转移则密切相关。

直肠癌(rectal cancer)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道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5%左右)绝大多数基因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所以饮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症的祸根。

以下7种方法可有效降低人们患直肠癌的概率-

每天吃5种以上的蔬菜。长期吃蔬菜可以减少癌症机会的50%以上。多吃菠菜、青花菜,能远离肠癌。

适当多喝茶。不管是哪一种茶,都是天然植物,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茶之所以能达到比维生素e强20倍的抗氧化效果,是因为氧化引起的细胞修补压力是人体老化和癌症的灾难。

限制肉类摄取。通常,食用脂肪含量高的人体重比较高,也不喜欢吃蔬果,患癌症机会比一般人要高。因此,美国癌症学会建议人们选择低脂肪食物,特别是限制动物性脂肪。

节制酒精。酒精明显增加癌症发生的机会,同时吸烟的话,两个危险因素相互重叠,创造更高的危险,特别是口腔癌和鼻咽癌,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也增加。

多吃豆类食物。各种豆类食物(豆浆、豆腐等)含有大量天然抗癌物质,可预防妇女更年期症状和骨质疏松症。

积极运动。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并可以减少各种癌症的发生几率。运动可以增加肠胃的蠕动并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时间,因此可以预防直肠癌。每周运动超过3次,每次运动超过30分钟,癌症就会远离你。

自愿戒烟。一般人很容易将结肠癌、直肠癌和痔疮混淆,医学界常有将结肠癌、直肠癌误诊为痔疮的案例。虽然绝大多数粪便中带血是痔疮引起,但是结肠癌、直肠癌也可能与痔疮同时存在,其临床症状相当多且最易令人混淆及忽略。因此,定期接受肛门筛查的话,误诊的概率会下降。

妇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儿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