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用品 > 教育资讯 > 在古代中举意味着什么 考举人有多难

在古代中举意味着什么 考举人有多难

来源:娘亲百科网    阅读: 2.4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范进中举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在得知自己中举人的那一刻,喜极而疯,那么,在古代中举意味着什么?考举人有多难?下面本站小编就带来介绍。

在古代中举意味着什么 考举人有多难

在古代中举意味着什么

在我国,从古至今人们一直传诵着“寒门出贵子”的观念,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尤其是隋朝开科举取进士的先河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学子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故事。

古代如果中了秀才,那已经是有功名的人了,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了。

秀才可以穿长衫了,不用交各种各样的税了,见了县令不用下跪,当然每月还可以领一些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普通公务员,或者211工程大学毕业。

中举人,那在读书人里面可以说是几百里挑一了,如果中举的话,可以说已经是功名利禄很快就要来到。

《儒林外史》中,范进一考上举人就有名满乡里的退休知县张乡绅过来贺喜,不但称兄道弟,还送五十两银外加中心地段房产一套。“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中举真的能让人如此一夜之间飞黄腾达吗?

明代举人太少,实际上举人上进士比例很高,秀才中举人差不多百里挑一了。所以明代举人的地位的确是很高的。按明史的话,三年一次乡试,一般一科取举人千余(一般按照三十比一的比例允许入场,也就是在秀才中选三万人入场)。举人都可以参加会试,但屡考不中未必人人都去,一般在每科北京参加会试的是三千至四千人,也就是乡试是三十取一,进士是十取一。

一辈子只是举人没考中进士的最多不过一万人,而同期的秀才估计有几十万。这样就可以看出举人的地位了。明朝中后期某些南方大省的举人本身就要有地位才好中举人,或者说投靠有地位的人物,经过博弈之后有一个中举人的机会,基本上就是各大名门的子弟学生一家一个,剩下十来个官员做做人情,真正寒门出身的也就几个人。清代甚至出现了不下场(应参加考试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加考试)的举人。

在古代中举意味着什么 考举人有多难 第2张

考举人有多难

满清200多年时间,一共只有15万被录取的举人,平均每年600多个。

要知道,这600多个是全国,如果分到30多个省,每个省只有30个。

分配到每个县市,只有1个甚至还不到1个。

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但其中也不乏举人。

这么看举人和考公务员有点像,但是仔细一想又不是那么回事,公务员刚考上就是干活的。类似于古代的捕快,文书之类的,要当官那还两说呢!

在古代中举意味着什么 考举人有多难 第3张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妈妈用品
宝宝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资讯
故事音乐
亲子游戏
行为习惯
性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