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科普 > 女性健康 > 尿失禁的女性对医生很讲究

尿失禁的女性对医生很讲究

来源:娘亲百科网    阅读: 2.6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信是由患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写的,她在信中说:……耐心仔细检查诊断后,进行了一系列行为健康指导和治疗方案,解除了多年的烦恼,使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笑声。非常感谢你。

尿失禁的女性对医生很讲究

这位女性患者是地方的中年教师,她在分娩后的十几年里,持续了相当长藏:剧烈的活动、大声笑声、打喷嚏、咳嗽、运动时,尿泄漏,日常生活不便,心理不安、不安、自信丧失,必须使用尿垫,时间长,局部湿疹、皮炎、尿路感染等症状人也慢慢变得内向,脾气不好,不能和家人和同事交往。在当地医院就诊时,有些医生认为是更年期综合征。有时在门诊接受诊察的时候,在场的人很多,接受诊察的时候很害羞,只是简单地检查小便,尿路感染带药回去吃。各种治疗方法有时也能控制一些症状,但总是不好,成了顽疾。

由于该患者来自外地,其治疗重点首先是明确诊断和正确的行为健康指导,初诊后我留下电子邮箱地址,让患者定期与医生交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女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

作为女性尿失禁患者,首先要有自信地面对这种疾病,经过正规的咨询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完全治愈。尿失禁患者可以发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其中多见于老年人和已婚生子的女性。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医生很少,也许是因为有些女性认为尿失禁的发生是因为生孩子时坐在月球上不坐而掉下来的病,所以不能治好。有些女性认为老年人会落下这种病,只用尿垫。但是,很多女性在害羞的同时,社会上没有充分关注,健康宣传不充分等,国内大部分女性尿失禁患者都没有得到合理的咨询和治疗。实际上,女性尿失禁的原因大多是膀胱储尿、排尿、尿道控制等功能出现问题,尿失禁的发生既是功能性,也是器质性的原因,常见的是产后骨盆肌群损伤导致尿道支撑组织功能不全,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更年期后体内分泌失调导致尿道粘膜萎缩

患者配合医生做的一些事情

1、尿垫试验

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尿垫试验,确定是否存在尿失禁问题,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尿失禁的程度。通常做法为:排空膀胱尿后,试验中一小时不再排尿,先用天平称一下准备使用的干尿垫,放好尿垫,头一刻钟喝500毫升白开水,休息,以后的半小时随意活动和行走,最后一刻钟进行坐立10次,用力咳10次,原地跑步1分钟,拾起地面5个小物体。试验结束后尿垫称重,再去排尿,并记下尿量。尿垫比原先重2克可认为存在尿失禁的问题。老体弱的患者运动时要注意力量。

2、记住排尿日记

接受诊察前一周记住排尿日记,也称为频率-容量表,医生能够迅速客观地理解病情,接受诊察时不要紧张,自己也不知道尿失禁的病情。如果第一次接受诊察时没有记录,一部分医生会在接受诊察时记录上周的排尿日记。早上起床小便开始记,按照平时的习惯,记下喝水小便等时间。每次喝水前最好用有刻度的杯子记下喝的水量,排尿后记下每次排尿的尿量,包括晚上睡觉后起床排尿的情况和一整天使用尿垫的次数,连续记录一周。如果上班或确实不方便,可以大致记录每次尿量的情况,不要强调特别准确的每次测量,也可以根据以前测量的经验计。

3、咨询医生的注意事项

去医院就诊前,最好先打电话咨询导诊台,了解医院是否有尿动力学检查设备,是否有尿失禁门诊,以及专业医生的就诊时间。对于中青年女性患者,如果不尽量避免月经期间去医院就诊,就不能进行一些检查。在和医生初诊咨询的时候,一定要坦诚的说明是什么时候开始生病的,以前是不是在别的医院看过,当时是怎么治疗的,具体用什么药,以前是不是做过手术,尤其是妇产科的手术,是不是受过外伤,或者是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在预约影像学、超声波、内镜、尿动力学等特殊检查时,必须认真看待检查前的具体要求。经过合理的检查,进一步咨询医生,了解自己患尿失禁的类型(例如,最常见的人是压力性尿失禁,其次是混合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或其他罕见类型),尿失禁的病情分类(轻、中、重、其他分类方法)。积极配合医生依据临床诊疗规范标准,精确挑选健康行为锻炼、护理工艺和有效药品及手术治疗等方法。对各种治疗效果,也要及时填好反馈表给经治医师。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人们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相关专业健康教育普及较好以及拥有社区执业医师健康指导和转诊制度,女性患者尿失禁问题的就诊率比较高,让许多患者免除尿失禁的困扰。因此,衷心地希望社会上特别是各地泌尿外科专业机构对女性尿失禁患者给予足够关注,让所有存在尿失禁问题的女性能够早日摆脱疾病的苦恼,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推荐阅读:

关注女性隐藏的漏尿烦恼远离生活

关注女性尴尬的尿问题,全面解剖社交癌症尿失禁

10年的苦难:笑容如何正确治疗尿失禁

家庭医生在线()原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须调查,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妇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儿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