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科普 > 女性健康 > 妇科医生接连得了癌症吗?警惕生活的辐射

妇科医生接连得了癌症吗?警惕生活的辐射

来源:娘亲百科网    阅读: 2.4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月20日晚,方舟子通过微博报道,武汉协和医院有严重的核泄漏,该院妇产科4名女教授患甲状腺癌。微博上附有病女教授写的求助信。方舟子说有病女教授的联系方式,呼吁媒体记者采访。截至21日上午10点,该微博已有近3000条评论,转发6000多次。

妇科医生接连得了癌症吗?警惕生活的辐射

21日上午8点,武汉协和医院通过该院网站发表了协和医院手术室工作环境引起医生癌症的网络传闻。声明显示,该院一直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员工职业防护安全。该院一直按照国家卫生、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的要求,依法开展相关放射诊疗活动。仅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湖北省疾控中心对三名员工所在手术室的工作环境和周围辐射剂量进行了三次严格检查。检查报告显示,协和医院外科大楼手术室环境辐射水平符合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

甲状腺癌问题频发电离辐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甲状腺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辐射治疗用辐射、自然界天然辐射源、高压电线辐射等是目前甲状腺癌只有明确的致病因素。据统计,约9%的甲状腺癌与射线暴露、接触史有关。辐射剂量和甲状腺癌的风险线性增加,接触剂量超过20戈瑞,甲状腺体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甲状腺癌的发生也与接触放射线时的年龄有关,儿童期的电离放射线接触史是发生甲状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荷尔蒙水平和饮食中碘、维生素c、e的摄入量等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警惕天然放射线引起的疾病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探索天然电离放射线剂量给居民带来的遗传畸形、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危害程度。很多专家认为,如果经常接受自然放射线或住在高放射线区域,经常从呼吸、食物、饮用水等方法接受放射线,其总量对人体的危害很可能成为恶性疾病的诱因。他们指出,在含有高放射性物质的建筑物中,氧气浓度远远高于普通室内。

一些地下建筑物,如防空干道、地下室等,长期不通风时,氡及其子体的放射性浓度比正常范围高几百倍或几千倍。这足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瑞典有旅行社,室内氡及其子体放射性浓度过高,无人居住。美国1986年初,拨出巨款,对氡浓度高于国家限值的建筑采取改善措施。西德发现一些制造商的陶瓷器具含钠量过高,发表,强制制制造商改变产品处方,更换产品。

电磁辐射正成为致病的根源

人体长期暴露在手机、电脑屏幕、发射塔磁场,可能引起头晕、恶心、肌肉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被称为电磁辐射超敏症。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医院出现的大部分疾病可能与辐射有关。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和信息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狄国庆节说。

生活在电子环境中,电磁辐射总是影响我们的身体。当我们用手机打电话时,音频信号经过手机转换为高频繁的电话号,然后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在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

使用手机打电话时,人的眼球就相当于一个接收天线,有多少吸收多少。微波辐射造成热效应,破坏了脑部细胞,相当于把脑部部分‘煮熟了’。电磁波放射线会产生热效果,身体受到电磁波放射线时,首先的反应是发热症状,发热会破坏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强电磁辐射会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伤害。

据了解,多种频繁电磁波特别是高频波和较强的电磁场作用人体的直接后果是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人的精力和体力减退,容易产生白内障、白血病、脑肿瘤,心血管疾病、大脑机能障碍以及妇女流产和不孕等,甚至导致人类免疫机能的低下,从而引起癌症等病变。

辐射埋伏七个妙招防辐射

1、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2、电脑的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电脑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

3、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佳介质,因此可以在电气设备周围加入几瓶水。不过,必须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盛水。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计算机荧光屏表面存在大量静电,其聚集的灰尘可以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露出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发生疹子、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引起皮肤病变等,因此使用后必须立即洗脸。

6、电脑操作者应多吃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枣、橙、牛奶、鸡蛋、动物肝、瘦肉等食物,补充人体维生素a和蛋白质。也可以多喝茶,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助于吸收和抵抗放射性物质。

7、手机在开通瞬间和充电时通话,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因此最好在手机响了一两秒后接电话。充电时不要接电话。

妇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儿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