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科普 > 用药指南 > 精神药物突然停药的危害 孩子哮喘 擅自停药危害大

精神药物突然停药的危害 孩子哮喘 擅自停药危害大

来源:娘亲百科网    阅读: 2.6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从上周起,福州气温骤降,医院急诊室塞满了感冒发热的患者,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发病率比平时高出两成。不少家长因为担心激素药物的副作用,擅自断药,结果导致不少孩子哮喘复发。由于儿童哮喘和感冒的症状很像,许多家长把孩子的哮喘误当感冒医治,也误了不少孩子治疗哮喘的最佳时机。

精神药物突然停药的危害 孩子哮喘 擅自停药危害大

重点关注一 长期咳嗽可能是哮喘

"一到换季就易感冒,晚上咳得人都睡不着!"福州儿童医院的哮喘诊室,林女士三岁的女儿珍珍又感冒了,妈妈林女士不停地给她擦鼻涕。

珍珍妈妈说,孩子可能是体质弱,很容易感冒,这一年,她动不动就打喷嚏、咳嗽、流鼻涕,一到晚上就咳得厉害。经检查,气管和肺都没问题,于是就被当作一般的感冒治,没想到后来竟转成了肺炎。治疗好出院后不久,相同的症状又出现了,妈妈不得不带着孩子再次住院,如此反复发作了3次。可是这次孩子又感冒一周了,还是没有好转。

这回,福州儿童医院的医生建议珍珍到哮喘门诊检查,林女士才知道,女儿得的是哮喘,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孩子为过敏性体质。

专家分析 过敏性哮喘易误诊

福州儿童医院哮喘专家唐素萍说,最近天气变化偏大,儿童哮喘的复发率极高。由感冒引发的哮喘因为它不像典型的哮喘那样,孩子总是喘,发作得很频繁,家长可以很容易发现。

但很多孩子的哮喘症状是很轻的,过敏反应也不是很大,部分孩子没有喘息,而仅表现为长期咳嗽,所以极易误诊。

很多家长都想不到孩子得的是哮喘,初期就把它当作感冒、气管炎治。得这种病的儿童大多数都具有过敏体质,他们有的对鱼、虾、蛋、牛奶等食物过敏,有的对棉絮、花粉,甚至是对某种特殊气味过敏而引起哮喘。

保护孩子的呼吸道,从衣食住行各方面积极预防感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对于防止孩子患哮喘相当重要。如果孩子出现反复性的皮疹、鼻炎、咳嗽,特别夜间咳嗽或莫名其妙地喘息,应该到儿童哮喘或免疫门诊检查一下孩子是否属过敏体质,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特别是有哮喘家庭史、湿疹与荨麻疹史等的孩子。感冒和哮喘的治疗用药是不同的,家人不要自作主张。

儿童哮喘如果反复发作很可能转为成人哮喘,再治疗就为时已晚了。此外,不要随意相信街头的"偏方"治疗,以免乱用药,给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重点关注二 擅自停药宝宝哮喘老反复

"明明都不喘了,怎么天一变,哮喘又发作?!"这两天气温骤降,闽清5岁的希希(化名)哮喘又犯了,这已经是孩子三年来第四次复发。

唐素萍有些无耐,因为这次又是希希妈擅自停掉哮喘药而引起的。

"天天吸激素,副作用太大!"希希的妈妈林女士说,孩子每次到医院看病,医生都会给希希开出糖皮质激素的吸入性药物,并且告诉她,一定要给孩子持续用药,并且定期到医院复查。

林女士一直很排斥孩子用激素类的药物,还特意上网查了许多资料,她说,网上有许多定期、长期注射或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产生副作用的实例,比如发胖、长痤疮、全身皮肤变黑,其中还包括一些儿童个子长不高等,还有许多家长说,常用激素,孩子长大后会得骨质疏松等。

"反正哮喘也不能根除!"所以,一般情况下,希希用两三个月,病情有些好转,妈妈就把他的药停掉。一到换季孩子犯病时,再继续治疗。

专家分析 八成家长拒用激素治哮喘

"至少八成的哮喘患儿家长,因为担心激素的副作用而擅自停药!"唐素萍说,在医生的指导下,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是目前最科学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保持高质量的生活,不过,这一点家长们并不认同,不少家长跟林女士一样,对"激素"太过敏感。

其实,激素运用于临床很多年了,对哮喘、过敏症等很多病症,激素都是首选的好药。临床上有出现哮喘孩子使用激素后个儿长不高或是其他副作用,主要是药物的吸入量过大,或使用不合理所引起的后果。

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科学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上述副作用。

激素的用量和使用方法有严格的标准,通过吸入方法治疗哮喘,激素真正作用于身体的量是非常小的,并且吸入的药物只作用于肺部,且不通过肾脏代谢就可排出,一般口服一片激素的剂量是5mg,可吸入的最大剂量不超出1mg,吸入治疗哮喘的副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研究表明,小剂量吸入激素5年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会有一点影响,但影响比较小;而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反复哮喘不进行治疗的话,经常缺氧,生长发育也会受影响。但临床上,只有少数严重的哮喘孩子需要使用大剂量、长时间的表面激素,大部分孩子接受的激素治疗都是安全剂量。

按照最新的国际标准的哮喘防治指南,孩子用最低的吸入药、规范性治疗一年,没有发病,并且肺功能没有伤害,孩子的症状得到控制,是可以停止使用吸入药物。

妇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儿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