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科普 > 用药指南 > 如何确保用药安全 找找你用药时的安全底线

如何确保用药安全 找找你用药时的安全底线

来源:娘亲百科网    阅读: 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良好的用药习惯不仅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是安全用药的关键。你不妨通过下面的测试,看看你的药物安全系数。

如何确保用药安全 找找你用药时的安全底线

1.你知道你对什么药过敏吗?

A.知道(3分)B.知道部分(2分)C.不知道(1分)

点评,确保用药安全,皮疹、红斑、腹泻、哮喘、发热、荨麻疹是药物过敏反应的主要症状,严重者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镇静催眠药(巴比妥、水合氯醛)和各种疫苗。

2.你有没有为了提高疗效而增加剂量?

A.经常(1分)B.有时(2分)C.从不(3分)

点评,认为这种病可以快速好转。然而,我们应该知道,过量的药物剂量,特别是长期的大剂量药物,会增加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对药物造成伤害,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消化、血液系统、过度滥用药物,会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高,肾结晶严重,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可以看出,过量的药物剂量是药物肝肾损伤的罪魁祸首。为了你的健康,请立即摆脱这个坏习惯。 3.你有经常更换药物的习惯吗?

A.经常(1分)B.偶尔(2分)C.从不(3分)

评论需要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过高会引起更多的毒副作用,过低,达不到所需的有效治疗浓度。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经常更换药物,不仅不能有效治疗疾病,而且容易产生身体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治疗只会"南辕北辙"。

4.能准确说出阿司匹林、扑尔敏、六神丸等常用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吗? A.能够(3分)B.可以说出一部分(2分)C.不能(1分)

点评是指用药治疗疾病时伴有的不适反应,难免,患者不应误以为是病情加重,有心理负担。应牢记常用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如服用抗过敏药物"扑尔敏"之后,会引起嗜睡,此时不能驾驶车辆或高空作业等。

5.你家里的内外药品分开存放吗?

A.分开(3分)B.有的分开(2分)C.混放(1 分)

点评,可以看出你家里存放药品是否有隐患。在家庭中科学合理地储存药物时,应选择通风阴凉的地方,内外药物分开,安眠药和有毒药物分开放置。如果家里有孩子,特别要注意药物最好存放在高处或锁上。 6.你通常如何处理过期药物?

A.全部扔掉(3分)B.留下外观完好的(2分)C.继续使用(1分)

评论和失效药物是保证您有效合理药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发现你的药有以下情况,那么立即扔掉,口服液泄漏和酸败,片裂开、变色或发霉,雾不能喷雾,橡胶膏失去粘度,眼药水打开一个多月,包装损坏消毒敷料等,应及时放弃,消除健康隐患。

7.当你在广告中发现药物可以治疗你的疾病时,你通常是:

A.马上买来使用(1分)B.向熟人打听(2分)C.咨询医生(3分)

点评,或者简单地根据一些药品广告"望名用药",很不靠谱。例如,药店中几种名称不同的药物可能是化学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如果盲目联合使用,必然会产生毒副作用;比如胃病种类繁多,根据药品的商业名称简单称为"胃××"或者在药品广告中宣传可以治疗胃痛,用这种药治疗胃病,后果可想而知。你要做的就是找临床医生详细咨询,然后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8.你能读懂常用药物的说明书吗? A.能够(3分)B.能读懂部分(2分)C.不能(1分)

点评。药品说明书上的有效期、用法用量、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注意事项、贮藏方法等项目,都是你应当了解和掌握的方面。特别是儿童、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必须认真了解。

9.你有干吞药片的习惯,还是经常用茶、酒、饮料送药?

A.经常这样(1分)B.有时(2分)C.从不(3分) 点评(如紧急创伤,应使用白酒送服"云南白药"),最好多喝温开水。多喝开水不仅可以避免茶等破坏药物成分的缺点,还可以防止干吞药片,烧伤食道,甚至在体内沉淀结晶形成结石。此外,在胃中补充足够的水也有利于药片的稳定溶解和吸收。

10.你经常使用安眠药或去痛药吗?

A.经常(1分)B.有时(2分)C.很少(3分)

点评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滥用者容易对药物的身心依赖。一旦断药,就会出现抑郁、疲劳、虚弱等不适症状。这就是所谓的"药瘾"。患者应记住,使用此类镇静催眠、解热镇痛药物和其他成瘾药物(如部分镇咳药物)时,应及时对症使用,不得盲目滥用,造成不良后果。

总结: 加上每个问题的分数,得到总分,分数越高,用药安全系数越高。 ■总分超过25分的。您有良好的用药习惯,您的日常用药安全有效。 ■总分在19-24分之间的人。你的用药习惯还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以后要注意改正。 ■如果总分低于18分,你的用药习惯令人担忧。如果不立即纠正,会严重损害你的健康。

妇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儿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