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育儿 > 两性知识 > 乳腺增生吃什么药最好?5个方法让你远离烦恼

乳腺增生吃什么药最好?5个方法让你远离烦恼

来源:娘亲百科网    阅读: 3.1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乳腺增生的出现,让很多女性朋友特别烦恼。那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对女性的影响也很严重,我们必须积极合理治疗。

乳腺增生吃什么药最好?5个方法让你远离烦恼

乳腺增生吃什么药最好

病理性乳腺增生,需要积极治疗,特别是囊性增生类型,有癌变的可能性,不能疏忽。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多为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柔软散结、气血等作用。此外,还有激素疗法,有些人用雄激素治疗这种疾病,但这种治疗可能会加剧人体激素之间的失衡,不适合正常使用。只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才考虑采用。

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西药有5%碘化钾,疼痛严重者可试用甲基睾丸素或他莫昔芬,在月经前一周内开始口服,以免进一步扰乱人体激素间的细微平衡。 也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选用中成药或方剂治疗。

乳腺增生治疗

1、双离子乳腺速溶疗法:红外光和电离子患处导入技术,产生智能生物波,直接实现乳腺靶向治疗,并刺激大脑释放OLS(多肽),达到立即镇痛效果。红外光智能电磁波脉冲离子导入靶向治疗,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淋巴血流加速,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吞噬能力,消除乳腺血液循环,加强营养和细胞吞噬能力,使肿块变软变小,逐渐消失。乳腺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内分泌紊乱,西药解决乳腺局部问题,中药成分作用于全身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疏通经络,防止复发,达到标本兼治。

2、激素调理治疗法: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增生病并非单纯的雌激素分泌增加,而是由于雌、孕激素的比率失衡,特别是月经周期中的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对增高所致,于是主张用黄体酮治疗本病,以纠正雌、孕激素分泌的失衡,可在月经前2周开始用,口服黄体酮7-8日,每日5~10mg;或肌肉注射黄体酮每周注射2次,每次5mg,总量20-40mg。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了局部增生腺体和扩张的乳腺管,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却并未得以纠正,故易复发,其次是给乳房上留下瘢痕,不能为青年女性所接受。选择手术治疗同时还要达到手术指针的患者才能给予治疗:尽管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一般主张保守治疗,但是由于其与乳腺癌关系密切,临床有一定的恶变率,建议患者到专科医生处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对于乳腺增生病来说,局部切除手术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更多的是排除乳房恶性病变,如果肿块硬,很难与乳腺癌进行鉴定,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明确诊断。

4、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中药治疗一般需要2~3个月,增生块或(和)结节大、多、硬或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证据表明,不伴有非典型增生的增生性病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轻度增加,是普通人群的1.5-2倍。

5、调整感情疗法:感情不好,如紧张、不安、抑郁等,引起乳腺增生。因为产后母亲刚刚转变了角色,所以感情上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消极的感情。此时,自己必须学会心理暗示,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另外,作为家人,也必须更加关心和体贴。

乳腺增生注意事项

1、按时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生活。病期应注意适当休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

2、对于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进补食品等应该少吃,平常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类。

3、要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动和休息的结合,夫妻之间也要保持性生活的和谐,保持女性内分泌在动态平衡中。

4、患者宜常吃海带,有消除疼痛、缩小肿块的作用,多吃橘子、橘饼、牡蛎等行气散结之品,忌食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5、女性在心理上也应该重视的,很多时候,女性长期处于紧张、忧郁、悲伤等情况下,是很容易导致女性内分泌出现紊乱,诱发乳腺增生症。因此,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心情开朗,保持稳定的情绪,这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都十分有利的。

6、避免进行反复人流,分泌后应该多喂奶,这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7、养成自查和定期复查的习惯。

乳腺增生饮食禁忌

1、禁食快餐食品快餐食品往往含盐也较高。需要指出的是,快餐中的油炸食物含热量极高,会加速体内雌激素生成,使乳腺增生更严重,也应当尽量少吃。

2、少食用肉类吃肉类食品较多,不仅摄入热量过多,同时也会摄入更多的胆固醇。胆固醇刺激人体分泌更多激素,大部分乳房肿块与激素分泌有关。因此,经常吃低脂肪饮食的女性,乳房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低。专家提倡,女性在日常饮食中应适当控制含荷尔蒙激素的肉食摄入。内脏是能不吃最好不吃,激素是最多的。

3、禁食葱、姜、蒜葱、姜、蒜、椒、桂皮等都为辛辣刺激性食物,强烈的刺激性食物会使人体内分泌失调,所以应尽量少摄入。

4、拒绝咖啡的现代女性大多有喝咖啡的兴趣,但是过度摄取咖啡和可乐等刺激性饮料,容易增加乳房组织的体液,加重乳房的肿胀感,使乳房不舒服。

备孕
怀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